精准发力治污瓶颈 收官之年污染防治攻坚方向确定
发布日期:2020-06-04 作者:三两半 点击:
导读:2020年是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和净土保卫战的收官之年,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会议中表示要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是我国污染防治的一个原则,在水、土和大气治理上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呢?具体将如何应对呢?
2020年6月2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会议中表示,今年生态环境部将克服不利影响,确保到2020年年底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科学治污”是我国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随着近几年污染防治的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各领域中凸显的问题也越来越明确,这也为我们今后的污染防治提供了方向。
蓝天保卫战
问题:PM2.5浓度得到缓解,臭氧污染问题浮现。
臭氧的前提物VOCs来源广泛,包括移动源、工业源等,尤其是机动车等移动源目前已经成了很多城市的首要污染物来源。有专业人士指出,结构调整仍是2020年蓝天保卫战面临的挑战和瓶颈。
2020将通过优化调整产业、能源、运输和用地四大结构,从而实现从源头减排。同时仍将目光聚焦到重点区域企业绿色转型升级上,推动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从而实现长久、稳定的治气目标。
目前升级版的蓝天保卫战作战计划正在制定过程中,“十四五”规划编制也已经启动。大气污染物的减排力度不会缩减,在考虑治理蓝天的同时,也会更加注重经济性,利用现有的大气环境资源数据,制定差异化的减排目标。多方统筹,一齐发力,大气污染治理的思路也正逐渐从“治理”向“管理”迈进。
碧水保卫战
问题:黑臭水体的消除仍在进行中,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仍需探索,污泥处置等仍是需要突破的瓶颈。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碧水保卫战, 河长是关键。在这一方面上,我国已经设立了省、市、县、乡级河长湖长32万余名,村级河长湖长93万余名,下一步将继续制订完善的河长湖长履职规范,加强履职能力培训,建立完善河湖督查制度。除此之外,很多环保企业开始加强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未来将会出现更多效率高、操作简单、成本低的技术或处理设备。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等问题,运行成本太高、设备维护成本高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一大原因,目前很多地方正在探索污水处理收费模式,另外,还会出台相关的电价等优惠政策,让全民参与进来将污水处理落实。
净土保卫战
问题:技术创新滞后,对土壤污染的监管执法较少,农用地土壤修复仍采用建筑用地土壤修复方案,费用高。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是土壤修复等两大目标任务。近年来,各地区已经基本建立了土壤生态环境管理的框架体系,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3月,调查评估项目和检测监测项目为占比近七成,投资金额上调查评估项目占比也达到两成。
在此基础上,我国将继续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对农用地和建设用地进行管控。同时或将在模式、管理和资金等方面进行加强,创新土壤修复试点模式,探索可持续修复的治理技术,并通过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法执行检查等方式来确保土壤修复的效果。
另一方面,科技手段将作为污染防治的支撑,下一步,大数据平台、5G技术等将为环境监测提供助力,随着污染防治科学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治理进程也会相应的加快,在2020收官之年,有信心完成各项污染防治治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