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处理资源化利用成本过高 处理一吨污泥企业亏100多元!污泥处置难题何解?
发布日期:2020-01-18 作者:周凯 点击:
由于“重水轻泥”、污泥处置未同步跟上,我国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有80%以上没有得到妥善处理。
结合“无废城市”试点,可加大政策、资金、科技等扶持,构建污泥科学有效的处理和监管体系,让污泥从污染源回归资源。
处置能力缺口大,随意储运倾倒时有可能造成环境风险,一些地方简单烧埋了之……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推进,我国污水处理率已超过90%,但由于行业内长期“重水轻泥”,污泥处置无害化、资源化面临诸多难题。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调研了解到,缺少完善的处置体系、工业污水污泥处置成本高,让污泥处置成为不少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业内人士及专家建议,可结合“无废城市”试点,加大政策、资金、科技等扶持,构建污泥科学有效的处理和监管体系,让污泥从污染源回归资源。
“重水轻泥”让污水治理打折扣
当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量不断提高,污泥作为污水处理的副产物,其危险主要分为两类:城乡生活污水污泥毒性、腐蚀性等不大,一般为普通固体废物;工业污水污泥由于含有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往往被列为危险废物。
生活污水经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其相当一部分污染物浓缩到污泥当中。这些污泥含有磷、氮以及少量重金属、病原微生物等,对环境有较大影响。本刊记者在重庆、江西、海南、浙江等地采访了解到,越来越多投运的城乡污水处理设施产生了大量污泥,带来处置难题。
以重庆为例,统计显示,2018年1~6月份,全市1201座污水处理厂共产生污泥2.39万吨,有效处理量只有0.81万吨。重庆38个区县中仅8个建有污泥无害化处置中心,已建的也存在处置能力不足、运行困难等问题,部分污泥长期堆存在厂区,影响污水处理设施达标运行。
根据我国“十二五”期间制定的规划,全国规划建设城镇污泥处理处置规模每年518万吨。但是,在管网、污水处理厂新建、村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污泥处理处置和再生水等五项任务中,只有污泥处理处置的任务未完成,处理能力缺口较大。
“这几年,我们找了几十家园林绿化公司,求它们帮忙把污泥收走。”江西某市一污水处理厂负责人介绍,该厂重点负责宜春市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目前污水日处理量达12万吨,按照测算,一天预计产生60吨污泥。2015年,政府出资引进污泥干化项目后,一天污泥减少至40吨左右,但仍未彻底解决。
这位负责人说,污泥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远比不上肥料,而且黏稠、味重,因此园林绿化公司免费接收并不积极,“接收也有季节性,像2019年2月就没公司愿意接,厂区里两个专门用来堆污泥的大棚全堆满了,味道比较刺鼻。”
相关研究认为,到2020年我国市政污泥年产量将达到6000万吨至9000万吨。由于“重水轻泥”、污泥处置未同步跟上,我国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有80%以上没有得到妥善处理,随意倾倒、堆放和填埋,导致二次污染严重、污染减排效果大打折扣。
污泥处置面临成本难题
近年来,固废污泥已经从过去单一的填埋处置转变为填埋与农艺运用、焚烧消化等兼而用之的多种处置方式。但是,填埋要占用大量土地且易饱和;焚烧投资大、易造成大气污染;农业堆肥利用,公众担心有毒有害物质;园林绿化也无法消纳过多污泥……处理方法杂乱,且未能真正达到资源化利用。
针对污泥处置中面临的问题,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将污泥回用加工成有机肥料,用于土壤改良和园林绿化。在重庆市万州区德利源环保公司,当地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的污泥被运到这里加工成有机肥。该公司负责人金健介绍,通过去水、加木屑等辅料、发酵等工序可将污泥变废为宝成有机肥,每月处理污泥约3000吨,制成有机肥约300吨,很受用户欢迎。
资源化利用成本较高,企业难以承受。金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处理一吨污泥成本320元,政府补贴污泥处置费218元一吨,10吨污泥产生一吨肥料,一吨有机肥可卖220元,处理一吨污泥企业亏100多元,“当地污泥处置压力大,每天都运来污泥,可是企业又亏损。目前企业正在与政府协调。”万州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国庆无奈地说:“资源化利用固然好,但成本分摊是难题。万州区位于三峡库区,污泥处置费全部由地方财政兜底,负担较大。”
业内人士认为,污泥处理的资源化利用成本过高是行业主要制约因素。有机肥利用前景虽好,但污泥含水量大、运输和处理成本高,乡镇污水处理费难收取,一些欠发达地区靠公共财政承担的确有难度。
除固废污泥遇到处理难题外,经危险特性鉴别为危险废物的污泥同样存在因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处置费用较大等成为环保隐患。
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发现,中部某企业在厂区违法填埋含铅污泥等危险废物约200吨。“主因是我们企业自身管理缺失以及环保意识淡薄。之后我们与处置企业签订了危废处置合同,按污泥每吨2000元、含铅污泥每吨4000元的价格进行处理。”该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
一家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危险废物处理费用较高,让一些环保意识薄弱的企业铤而走险。如2018年生态环境部通报江苏省泰州市泰兴滨江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在长江岸边违法倾倒数万吨污泥问题,给周边环境和长江水质安全带来威胁。该公司有关负责人直言,危废处置费用是一般固废的10多倍,所以存在着将这些污泥作为一般工业废弃物处置的微妙心理。
多措并举破解污泥污染
针对污泥带来的环境风险,业内人士和专家建议,当前我国正在开展无废城市试点,可从政策、资金、科技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破解污泥资源化利用难题,最大限度促进污泥变废为宝。
首先要加快补齐污泥处置缺口短板。如重庆市2019年制定了生态环境领域基础设施补短板工作方案,规划两年总投资超过110亿元、包括固废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十条”规定,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应于2020年底前达到90%以上。应加大督察力度,确保污泥处置基础设施如期达标。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过PPP等多种模式建立多元化投资和运营机制,实现专业环保企业做专业事。
其次,各级政府应该明确污泥处置主体责任,对于污泥资源化、无害化处置项目给予电费、税收等优惠,对于欠发达地区可加大补贴力度,对于符合标准的污泥有机肥可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在部分地区可试点征收污泥处理费。
此外应完善对污泥的排放和处置监管,统筹科研院所针对污泥资源化利用薄弱环节的科研攻关,降低回用成本;严厉打击随意倾倒污泥违法行为,可鼓励地方政府制定处置标准和强制性处置法规以约束污泥处置行为等。针对部分危废污泥产生量较大的企业,可考虑制定减税、减免电价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提高处置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