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保各子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空间分析
发布日期:2018-11-09 作者: 点击:
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许多传统行业增长放缓,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而节能环保产业等发展速度却不减反增,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尤其是各省级政府工作的一个目标硬任务,并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国家“绿色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大气十条、水十条的推进实施,以及土十条即将出台,大量企业和资金纷纷涌入环保市场,环保产业或将迎来发展“黄金期”,正催生一个约10万亿的巨大节能环保市场。
致金研究院针对环保行业进行了综合的调研分析,本篇概括了环保各子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空间分析情况。
1 环保行业市场情况
1.1环保整体发展现状
历经30年的发展,中国环保产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2011-2012年有过短暂波动,目前仍处在高速发展阶段,2016年,环境治理投资完成总额2581.5亿元,占同年GDP总额的0.35%。从相对GDP的占比看,国内环保投入的相对规模还处较低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尽管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跨过了环保领域治理高峰,但环保投资仍占GDP的比重为2.5%左右,例如欧盟地区2011年的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为2.3%。因此,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保领域的投资仍有庞大的提升空间。虽然我国环保产业的总体规模相对还很小,但其边界和内涵仍在不断延伸和丰富,环保产业与新能源开发一道已被普遍认为是重塑经济发展结构的驱动力量。
图表:环境治理投资完成额及同比增速情况
图表:历年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一个产品门类相对齐全,污染治理技术及配套服务比较完善的环保行业体系,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基本可满足国内市场对常规环保装备产品的需求。环境服务业方面,从原来单一的工程技术与咨询服务向决策、管理、金融等综合性、全方位的智力型服务发展,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环保产业目前已经成为涵盖环保设备制造、环保工程、环境保护服务、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综合性产业,其主要细分领域包括空气污染、水处理及固废处理等。
截至2015年底,全国环保系统机构总数14,812个。各级环保行政机构3,181个,各级环境监察机构3,039个,各级环境监测机构2,810个。全国环保系统共有23.2万人。
我国环保行业规模总体仍旧偏小、创新能力不足,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有待健全。从环保技术装备方面看,目前产业规模较小,集中度偏低,中小企业众多,但专业化特色发展不突出且分布较分散,生产社会化协作尚未形成规模。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成套装备依赖进口,生产多为技术含量及附加值低的产品,核心、关键部件的自主化率不高。标准体系不完善,产品质量低下问题较为突出,运行效果难以保证。政策环境不健全,难以有效促进市场需求和健康运行。而对于环境服务业,同样存在企业规模较小、创新力不足的问题。此外,政策环境不完善,支撑体系不健全的局面进一步制约了环境服务业的发展。
2 环保子行业发展现状
2.1水治理板块景气度提升,需求深化开启
根据 2018年5月环保大会的要求,提及高污染制造业治理、能源结构升级以及发展新能源汽车三大领域,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环保限产压力较大,行业龙头有望受益。水治理领域黑臭水体、农村污水治理等需求有望深化开启。
2.2工业固废仍是固废行业的重点领域
按照我国的分类标准,在我国固体废物一般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固体废物、医疗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等四个大类,其中工业固体废物由于其成分复杂危害性大等影响,成为固废处理行业的重点关注领域。
2016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0.9亿吨,较上年同比下降5.53%,在《中国制造2025》、《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划》等政策颁布实施的影响下,2017年我国工业固废产生量将进一步下降至29.41亿吨。
图表:2008-2017年中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及增长情况
图表:2008-2017年中国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及增长情况
2008-2016年,我国工业固废处置量整体上呈先上涨后下降的趋势,2008-2013年处置量整体是上涨趋势,截止到2013年,处置量为8.37亿吨,是近几年来的最高值。从2014年-2016年的时间内,处置量逐年下滑,到2016年下滑为7.55亿吨,同比下降了11.73%。随着我国工业固废产生量的减少,估算工业固废处置量将进一步下降。
目前对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有许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有三种,分别是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卫生填埋的应用最广,所占收运量的比例也最高,可达60.32%;焚烧则通常限定在沿海地区,占收运量比例的37.5%;堆肥的效果很好,但只有个别地区选择性地使用,局限性较大,在收运量的比例中也只占2.18%。
根据环保部2017年11月发布的《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发布的城市工业固废统计数据分析,2016年,214个大、中城市工业固体废物的生产量为14.8亿吨,占全国工业固废产生量的50%,其中综合利用量8.6亿吨,处置量3.8亿吨,贮存量5.5亿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占利用处理总量的48%,处置、贮存分别占21.2%和30.7%,综合利用仍然是处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主要途径。
从环保产业市场来看,我国固废处理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固废处理投资占环保行业整体投入比重不足15%。而在发达国家,固废处理是环保领域投资和产值占比均超过50%的最大子行业。结合我国固废行业发展状况来看,无论是存量需求还是增量需求,行业市场前景都较大。据环保部规划院测算,预计“十三五”期间社会环保总投资有望超过17万亿元。根据行业发展,未来几年固废市场规模将占环保投资总额的30%左右。据此测算的话,“十三五”期间固废处理行业投资区间在4.25-5.10万亿之间。
2.3大气治理传统领域竞争加剧,新兴领域快速发展
大气污染治理行业主要是以治理工业废气排放为目的的产业。主要的污染源来自火电、钢铁、水泥和大量的机动车辆。对于前三类污染源,治理企业通过运用专业技术将工业废气进行处理,脱去废气中绝大部分的硫化物、硝化物及粉尘,使最终排放入大气的废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汽车类污染源则主要通过降低燃油内的含硫量来达到减少硫化物排放的目的。
根据中国历年环境统计公报数据, 虽然近年来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有所下降,但排放量依然巨大,2014 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为 1,974.4万吨、2,078.0 万吨,其中电力、钢铁、造纸、印染等行业是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的主要工业排放源。
烟气除尘、脱硫、脱硝是大气污染治理的三大业务板块。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脱硫脱硝行业需求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新增市场容量超过400亿元,改造市场容量超过500亿元,且随着国家大气污染法规标准越来越严格,未来5-10年将是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时期,市场容量将继续保持在10%左右的增幅。
3 环保行业市场空间分析
从国家层面看,“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并 将其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构成“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习近平更是提出“十八大以来,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上,中国更加重视生 态文明建设”。从行动来看,中央环保督查常态化,2016 年两次大规模的督查受理举报3.3万余件,立案处罚8,500 余件,问责6,454 人,罚款约4.4 亿; 2017年3月环保部专门针对京津冀进行了一次雾霾专题督查,4 月起,中央环保督察 组将陆续进驻湖南、安徽等 15 省进行环保督查,同时还将下沉到每个省3个左右的地级市,实现环保督查全国范围内的全覆盖。
纵观国外环保行业历史,环保存在明显的特定时期保增长调结构功能,投资拉动属性显著(如日本的 90 年代、美国的1985-1990年, 环保产业逆周期显著成长)。如今,我国环保在去产能中扮演重要作用,在“新基建”中占有重要位置,逆周期成长属性将逐步体现,预计“十三五”期间复合增速将达 10.7%。
图表:十三五期间环保投资增速预测
3.1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空间分析
根据《“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十三五”城镇污水及再生利用市场空间约在5600亿元左右,水治理空间可观,后续释放值得期待。
图表:十三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规划投资额
3.2危废处置市场空间分析
我国危险废物产生量持续攀升。2016年我国危险废物产生量约5347.3万吨,同比增长34.5%,近6年GAGR9.3%。事实上,由于统计难度大、 涉及企业众多等原因,我国危废产生量实际数据远不止于此。根据2010年环保部、统计局和农业部联合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2007年工业源中危险废物产生量4573.69万吨,与当时统计年鉴口径1079万吨差距较大。根据此比例, 结合统计口径调整,初步估算2016年的危废产生量1.05亿吨。从产生行业看,危废主要来源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造纸和纸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等行业,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危废排放量最大,分别占了19.2%, 15.6%。
处置缺口巨大,产能错配。 2016年全国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核准经营规模达到6471万吨/年,与估算的危废实际产生量数据相差5000万吨/年,供需缺口较大,新建项目周期较长更加剧了供需矛盾。尽管如此,危废产能利用率却较低, 2016年全国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实际经营规模仅1629万吨,产能利用率仅25.2%, 其余危废均由产废企业自行处置,这里想象的空间就比较大了。处置缺口巨大,但产能利用率却较低,充分反映了我国危废产能区域错配、结构错配,大量危废非法消化的现状。
综合利用是主要处理方式, 水泥窑协同处置异军突起。 我国对危废的处理方式包括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置和贮存,主要处理方式是综合利用, 2016年全国危险废物产生量5347.3万吨,综合利用量2823.71万吨, 综合利用处置率为52.8%。危废无害化处置又可分为物化填埋、焚烧、水泥窑协同处置等方式, 水泥窑协同处置成本最低,主要体现在一是利用余热实现能耗低,二是协同处置预处理成本更低,因此兼具经济、环保双重优势,水泥窑协同处置可有效弥补危废产能不足。
危废监管趋严,有利于行业景气度提升。 2018年4月份以来,生态环境部打出一系列固废防治“组合拳”,印发《关于坚决遏制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的通知》,加强危废监管的力度和决心空前,危废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
图表:危废市场空间测算(按官/方统计数据口径)
3.3大气治理行业发展空间分析预测
电力超低排放接近尾声。自2014年9月环保部发布《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后,我国电力行业的大气治理进入超低排放时代。从超低排放改造进度来看,计划内的超低排放改造接近尾声。截至2018年5月,全国已累计完成煤电超低排放改造约7亿千瓦,占煤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的71%,提前两年多完成2020年改造总量目标,其中京津冀、河南等多个省市,已提前1-2年完成全部具备条件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几大电力公司超低排放改造进度均已超过70%。电力超净排放剩余空间主要是小型电厂、西部偏远地区电厂等。
当前,非电行业大气治理市场已拉开序幕。截止2017年底,参与调查各企业新签合同脱硫工程总烟气量为38347万Nm3/h,其中电力新签合同容量占82%,非电新签合同容量占18%。截止2017年底,参与调查各企业新签合同脱硝工程总烟气量为 17020万Nm3/h,其中火电厂新签占84%,非电新签占16%。
市场空间可观, 2020年前将集中释放。 根据《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明确的改造时间表,2020年10月底前,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钢企基本完成改造, 2022年底前,珠三角、成渝、辽宁中部、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乌昌等区域基本完成, 2025年底前,全国具备改造条件的钢企力争实现超低排放。目前全国现有烧结机约900台,烧结机面积约11.6万m2,若2016-2020年产能不扩张,按超净排放改造单位成本32万元/m2,那么钢铁仅烧结工序污染物治理市场空间就达371亿元。
大气污染防治领域政策导向鲜明,行业发展方向、规模等与国家的政策、法律、行业标准息息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市场需求的释放都依赖政策的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分为脱硫、脱硝和除尘等,脱硫除尘基本发展成熟,未来增量来自于环保标准的提高,脱硝目前刚刚起步,未来几年将快速发展。
转自:致上谈兵 致金研究院